查看原文
其他

闲谈微生物学SCI期刊与学科发展

乐率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 2023-08-1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Journal

闲谈微生物学SCI期刊与学科发展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期刊的发展亦如此,优秀期刊的兴衰是科学不断前行的见证者。




回顾微生物学的优秀SCI期刊,最老牌的是美国微生物学会的Journal of Bacteriology,细菌学领域的大量工作都曾发表在这本期刊上。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领域内分离出了不少专业学科,而很多新的期刊也应运而生,如偏向感染与免疫的Infection and Immunity,偏向应用和环境的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偏向临床的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还有最近新出的收录高通量“组学”技术和微生物组论文mSystems

滑动查看更多






与美国微生物学会对应的,是Wiely出版集团的微生物学期刊。



基因敲除技术出现的时候,微生物学进入了分子微生物学的时代,基因敲除、回补成为研究细菌基因功能、毒力因子的标准手段。于是 ,1987年创刊的Molecular Microbiology 杂志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成为了微生物学最优秀的杂志之一。随后,微生物学家发现敲除回补技术还不够,在细胞水平研究细菌-细胞相互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模型,而且正好这时有了共聚焦显微镜,于是1999年创刊的Cellluar Microbiology也问世了,成为了研究细菌-细胞或宿主相互作用的主流期刊。Wiely出版集团还顺势推出了研究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9年创刊)和研究微生物技术的Microbial Biotechnology


滑动查看更多

在21世纪初期,Wiely期刊与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的期刊争奇斗艳,这也体现了微生物学各个领域在当时的蓬勃发展。Wiely期刊比美国微生物学会同类期刊的影响因子略高,但彼此都是微生物学的顶刊了。一个经常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或Molecular Microbiology发表论文的实验室那一定是很优秀的微生物学实验室了。毕竟,在那个时候再想上一个层次,就是CNS和PNAS,而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了。





21世纪初,开源期刊杀入微生物学期刊阵营PLOS Pathogensmbio先后问世,并成为业内高度认可的微生物专业期刊,影响因子维持在6分左右。而另一本对文章创新性要求较低的开源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年发表文章数3000篇,却也一直维持在4分左右。开源期刊为微生物学论文的发表提供了作者付费的新模式!






幸运的是,历史悠久的微生物学终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迎来了微生物组学,使得微生物学出现了质的飞跃,再次成为前沿学科。大量有关于微生物与人体、环境的关系、不可培养微生物及其与自然和健康的关系都成为“激动人心”的新的研究领域,这些领域的交叉性强,吸引了大量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很多微生物学家纷纷转行为微生物组学家,顶尖大学争先恐后的成立各种模式的“microbiome center”。微生物组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的爆红,使得ISME Journal (2007年创刊)和Microbiome (2015年创刊)两本期刊相继诞生,时势造英雄啊,影响因子迅速上升为9.5和10分。因为研究的人多,投稿多,引用多,影响因子当然涨。这跟房价一个道理,大家都想留在北京、上海,房价自然会涨。

此时,再回头看看10年前还爆红的Journal of Bacteriology或Molecular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却逐年下降到3-4分。虽然大家依旧认可其在分子微生物学的经典地位,但是科学、技术都在发展,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这两本期刊没有及时扩大收稿范文,编辑还是研究分子微生物学的大专家,没有吸纳微生物组学等热门领域的文章。发表的论文还是关注细菌的基本规律,大部分文章用的技术还是很经典的遗传、生化技术。而同时,大量微生物学家其实已经转型去研究微生物组等前沿领域了。在美国,大量没及时转型的细菌学实验室因难获NIH资助而关门。因此,MM和JB“失宠”,影响因子下降是必然了。这不代表期刊质量不行,而是科学前沿已悄然转移。






当今,随着微生物学持续走红,CELL和NATURE相继推出的两本期刊Cell Host Microbe (2007年创刊)和Nautre Microbiology (2017年创刊)已不知不觉已成为新的霸主。我们应该庆幸,微生物学终于有了15+的杂志了,而这两本杂志上的论文也基本代表了微生物小领域的前沿。不幸的是,这两本期刊要求太高,每年都只发表100多篇论文,普通实验室还是难以高攀。这种大学科杂志还要考虑微生物学每个小领域的平衡,每个小领域一年只会发表几篇论文,有点“雨露均沾”的意思,让每个从事微生物研究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研究有朝一日也能登上这两本杂志。抗生素耐药问题比较严重,一年会有几篇,噬菌体现在比较火,一年发表的数量也是个位数。这意味着,你要想在这两本微生物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就要跟这个小领域的全球同行PK,竞争那极其有限的名额。编辑会直接拒绝大部分不够吸引眼球(novelty)的论文,然后还要被你的小领域的顶尖专家评审、挑刺,看你的证据是否solid,能不能证明你的novelty。因此,很多文章的主题是很前沿的,技术是很fashion的,动不动就是全基因组筛选、单细胞技术、宏转录组、晶体结构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此外,通讯作者基本是该领域的大牛,CNS文章不少的那种。中国人在CHM和NM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全球第六位,但发表论文的绝对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中国也贡献了少量微生物学SCI期刊,如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F=6.2)


VIROLOGICA SINICA(IF=2.4)。



大家要多投稿哦,说不定哪天入选中国“三高”呢?


微生物学SCI期刊现在有133种,本文仅闲聊部分优秀期刊,不足之处敬请包涵。







END

 “ 更多资讯,关注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 ” 

上海市金山区漕廊公路2901号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


撰文 |乐率

编辑 | Caesar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噬菌体打不赢超级细菌?“超级团队”在EMI杂志发表新对策!

噬菌体-抗生素联合,对抗“超级细菌”的另一种策略?

NEJM | 细菌耐药—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